校园言情小说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七八九章 灵济宫(下)(1 / 3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内容报错

沈默是不反王学的,相反,他他很清楚,阳明心学乃是打破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禁锢的最佳利器,是这个时代思想变革社会革新的最佳助推器。这种信心不是来自主观臆断,而是他知道后世每一次社会变革之前,必然会掀起阳明心学的热潮,中国的戊戌变法五四运动,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,全都是革新派人士与传统官学相抗衡的力量源泉,这不是偶然,而是因为阳明心学有着反对禁锢解放思想追求自我的现实意义。

在心学兴起以前,国朝的社会思想,是程朱理学一统江山。而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,是将纲常天理化,把三纲五常当作世界的本体,要人们以此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,和自身行动的准则。受这种纲常名教的束缚,在一百多年时间里,社会等级森严异常沉闷,人们受到沉重的精神压迫,造成了思想上的僵化学术上的空疏道德上的虚伪,乃至对整个社会的禁锢。

而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,初衷虽然和程朱理学一样,都是为了以lun理道德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,但他所提倡的良知毕竟是发自主体内心的道德意识,从而否认了用外在规范也就是三纲五常来管心禁欲,这种强调自我,主张以自家的心去认知外间事物的学说,无疑是灭人欲从天理的程朱学术的死对头,在解放思想,张扬人性的作用方面,甚至要比西方早些时候发生的文艺复兴,更加彻底和坚决的弘扬了人文精神。

这对社会进步有何重要作用呢首先,心学强调自我认识,重视人的价值,就是提倡以人为本,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;二是,张扬人的理性,反对封建礼教对个人理性的贬低。在阳明心学之前,无论是黄老还是孔孟,都提倡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是以圣人之治。常使民无知无欲,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,一以贯之的主张愚民,而阳明心学却主张良知之在人心,无间于圣愚,良知良能,愚夫愚妇与圣人同,在道德人格上人人是平等的,没有高低贵贱之分。

三是,在追求精神升华的同时,也肯定了对物质的追求。针对当时许多士人经商的现象,理学家们自然是大加谴责,但王阳明却指出经商如能尽心修身致良知,那么与业儒致仕无本质区别。无疑,这种思想为人们从事被传统轻贱的商业,提供了正当的lun理依据。他的弟子王艮所创的泰州学派,更是提倡百姓日用即道,为商人治生经商的正当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保障,使经商不再是末业和贱业,而是道之所存,光明正大的,商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有了儒家lun理的充分肯定。

所以无论从解放思想,还是鼓励工商来看,阳明心学,尤其是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泰州学派,都极具弘扬价值。高举阳明心学这面大旗,是沈默很久之前便定下的方针,所以他才会修阳明公祠,才会孜孜不倦的钻研心学各流派的著述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但为何心学有这么多的进步之处,却没有挽救大明走向灭亡呢因为心学发展下去,后学者们一味否定程朱理学,继而连带孔孟儒学也一并摒弃,放弃了儒家本身提倡的经世致用和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,不读书,不探讨实际学问,只知谈心性参话头,形成了终日清谈的空疏学风。心学以外的诸子百家之学也都遭到了厄运,人人都去高谈阔论,再没人人肯埋头研究了,各个领域几乎都形同荒漠。翕翕訾訾,如沸如狂。创书院以聚徒,而官学几废;著语录以惑众,而经史不讲。学士薄举业而弗习,缙绅弃官守而弗务。后来到了万历年间,竟出现了政府岗位严重缺额的罕见现象,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,也怪不得张居正后来要禁毁天下书院了。

甚至连社会道德也沦丧了,人人打着贵乎自我的旗号,实际自私自利,只知自身享乐,毫无爱国之心,更无牺牲精神,这才让泱泱大国,亡在了流贼建奴的手下说大明亡于心学有些过,因为那毕竟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,但王阳明确实也难辞其咎,他的心学核心是良知,作为本体表现为先天之知。他说:人心之无不知,犹水之无不就下也。也就是说,人心无不知,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,是王学理论中,无需求证的必然前提,并非由后天的经验综合而形成。

这种界定和推论在逻辑上的合法性颇成问题,但在阳明心学中,却被用来说明心与知之间的逻辑关系既然人心无不知,既然心外无物心外无理,那当然不需要对外界进行认识和改造,只要对本心,只需要整日枯坐高谈,辩而论之,修炼心性,便可穷究世界本源,继而成就圣贤这与禅宗多么的相近啊。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:哲学唯心主义是经过人的无限复杂的辩证的认识,而通向僧侣主义的道路。而阳明心学,正是人类唯心哲学的顶峰。

事实上,即使是王阳明本人,也因为片面地无限夸大心的作用,而使自己陷入了禅宗的泥坑。如果说,在心学形成的过程中,他还没有完全摒弃事功思想的话,那么到了晚年,已经明显地表露出虚无主义的倾向连开山宗师都如此,他的信徒们哪有不沦陷的道理

要想摆脱这种宿命,跳出虚无主义的窠臼,唯有否定这种人心无不知的先验论,所以沈默巧妙提出了心无本体论,意欲用这一命题说明,人心本来不具备任何道德与知识,想要获得知识提高道德,必须充分发挥心的认识作用,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认识,通过实践与思考相结合把握真理。还进一步提出了功夫即本体,更是把道德和知识界定为后天学习和践履的结果,否定有人可以生而知之。

这是对王学虚无主义的修正,消除其唯心空谈的不良影响,使其化为经邦弘化,康济艰难的经世之学,继而提出学问之道,贵在实行。圣贤之学,俱在践履。更需於江山险要,士马食货,典制沿革,皆极意研究,实际上与永嘉学派的实学有同工之妙,却又有本质不同,因为他并未背弃心学

沈默的心无本体与王阳明所谓心无体,有同根相生的意蕴,沈默并不否认心作为本体存在的地位与价值,但要求学者不可将心视为脱离万物的绝对存在,而应看到作为天地万物本体之心,是变化不测,万千不同的。这样就把对心学的研究重点从致良知,转移到用功夫上,所以欲领悟一心之本体,必须以功夫去穷万殊之心,惟有功夫实在,方达到对心本体的把握。在功夫与本体合一的前提下,重功夫而不废本体,实现了对内自省和对外实践的统一,比较圆满地解决了功夫与本体的辩证关系。

这样一来,沈默的新学说,既继承心学的优点和长处,又摒弃了其缺点和短处,且仍然在心学的范畴。只是在沈默这里,心对道德和知识的认知,不再是先天的前提,而是后天学习和实践的结果,这样除了可以消灭虚无主义,批判脱离现实之外,更为吸收别派的优秀思想,以及未来大力提倡科学,创造了足够的理由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沈默在灵济宫的讲学,意味着王学又有新的一脉诞生,沈默将其称为实心学。这个学说体现着浓重的沈氏风格,那就是八面玲珑,老少咸宜,竟然各方各面谁也不得罪,且都觉着很不错。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